一、什么时期有的铁链?
从春秋晚期开始,中国在炼铁技术上就开始独领风骚,铁链应该在西周晚期就有了。
二、猪最早什么时期有的?
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一、先秦时期
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而后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对不同的猪加以区分的要求,商、周时代养猪技术上的一大创造是发明了阉猪技术。
二、汉代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养猪已不仅为了食用,也为积肥。这一情况促进了养猪方式的变化。汉代以前虽已有舍饲,但直至汉代时止,放牧仍是主要的养猪方式。当时在猪种鉴定上已知猪的生理机能与外部形态的关系,这对汉代选育优良猪种起了很大作用。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逐渐代替了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养猪经验日益丰富。
四、唐宋时期
隋、唐以后养猪已成为农民增加收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衡水从什么时期开始有的?
衡水历史悠久。上古时代因地跨黄河,今辖区分属冀、兖二州。饶、昌、武城、武罗均系境内主要封邑方国。春秋时期多归晋 国。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钜鹿郡。
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 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
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中华民国初期,各州皆改为县,直隶于省。
至1914年,今辖区分属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各县直隶于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今辖区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之冀中区和晋冀鲁豫边区之冀南区。
1948年5月,两边区合并改称 华北行政区。
1949年8月1日始设衡水专区,辖原冀南、冀中两区之部分县域,包括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清河、恩县、夏津、武城、故城、景县、阜城等13县,属新建立的河北省。
1952年11月7日衡水专区奉华北行政委员会之命撤销,其辖区之夏津、恩县、武城3县划归山东省,衡水、深县、武强、武邑、枣强、冀县6县划归石家庄专区,景县、故城、阜城3县划归沧县专区,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
1962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准衡水专区复置,下辖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故城、景县、阜城计11县。1970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1982年1月,衡水镇升为衡水市。
1993年9月,冀县改建为冀州市。1994年7月,深县改建为深州市。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衡水地区,改设地级衡水市,同时撤销原县级衡水市,改设桃城区。 至2000年末,衡水市下辖1区、8县和2个县级市。
四、关公铜像什么时期开始有的?
荆州关公义园于2014年开始动工,2016年6月开园。这座净高48米、重1200余吨的巨型关公雕像成为景区最大亮点。雕像下方是一栋两层建筑,名为关公文化展示中心。去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称,湖北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
此后,荆州市成立项目专班,推进项目整改。目前,巨型关公雕像迁址工作已经启动。
五、面条是什么时期才有的?
汉代
面条最早出现于汉代时期。早期的面条形状分片状和条状两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面条的形状和种类更是逐渐增多,至宋元时期,出现了“挂面”。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食品。
六、瓷器什么时期开始有的火石红?
火石红是从元代开始有的。元代青花龙泉窑都有火石红。
七、背云最早什么时期开始有的?
清朝。
背云又名背鱼儿,背云一词是由清代朝珠而来的,朝珠戴在脖子上以后在背后会有一条绦,绦的中下部有一块玉,这块玉就叫做背云。背云一般为玉质或翡翠,也有镶嵌宝石的铜器背云,背云的上下都有贯穿孔,与佛头塔、佛嘴连接,佛嘴一般采用宝石或翡翠制成。
八、脏话的历史什么时期有的记载?
是不断演变的。脏话和其他语言一样,经历了时间和地域的演变。时间的演变主要是指经过一定时间发生了变化,地域主要指各个地方人口流动导致语言相互影响发生变化。有一本古代的小说,叫醒世姻缘梦,古代方言写的,里面就有很多脏话,从里面能看出许多脏话演变的影子。
还有许多脏话是原来没有的,在各个历史阶段产生的。
脏话的发展基本和其他语言发展规律也是一样的,同音代替,同义代替等等。比如日就是因为和艹在古代同音而取代之。
至于说现代脏话是什么时候演变出来的,这个真不好说,因为有的和古代一样,有的变化大。比较多的应该还是清末民国开始演变的
九、包铜工艺是什么时期有的?
包铜工艺是指将铜制品表面包上一层金属铜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000年左右),最早发源于中东地区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使用包铜工艺主要是为了制造青铜器,这些器物在当时被广泛用于生产和宗教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包铜工艺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和文明,如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古代文明。在中国,商周时期(公元前16-8世纪)就已经掌握了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其中包括包铜工艺。
从历史上来看,包铜工艺在人类社会早期的金属加工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直到现代也被广泛运用于装饰、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十、宣叙调是哪个时期有的?
是十八世纪产生的,宣叙调指的是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大型声乐体裁中类似朗诵的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