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控车床编程一般进给速度常用哪个指令来表示的是毫米每转?
走刀速度0.36,是工件每一转,刀具走0.36毫米。80m/min 指的是线速度,每分钟80 米,与工件的直径有关,若主轴每分钟400转,则每转刀具走的距离为:80000/400=200mm 工件的直径是200/3.14=63.7mm,这与走刀量无关。
二、数控车床中进给速度F怎么算(每转进给)?
车工原则上都使用mm每转作为进给率计算单位,使用mm/min的,我认为还没怎么入门。
通常确定进给率,最基本的是根据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每转进给率跟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有直接关系。R0.4刀尖,通常在F0.1附近可以达到Ra1.6粗糙度。R0.2刀尖在F0.07附近可获得同样效果。
而粗车中,F通常根据机床能力来确定,主要指机床的动力,刚性。
一般来说,可以取值F0.2-0.4。在线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恒线速切削),按每转进给率设定的F确定后,单位时间内的材料切除率是基本恒定的。
具体到底取值多少,这个很难一概而论,没有公式可循。比如零件刚性很差,那不论你机床有多猛,你也不可能重切削。
三、数控车床数控车床每分钟进给和每转进给怎么转换?
控车床的每转进给和每分钟进给如何转换?
每分钟进给量=每转进给量×主轴每分钟转数。
进给量与工件变形区中的变形量直接有关。当进给量较小时,变形量也较小,变形渗透不到工件内部,加剧金属变形的不均匀性,影响锻件质量。对圆柱件摆碾时,进给量太小时会产生“蘑菇效应”。为保证锻件质量,要有足够的进给量,以使变形能渗透到整个锻件高度。
精车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加工余量不大且较均匀,因此选择精车的切削用量时,应着重考虑如何保证加工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尽量提高生产率。
因此,精车时应选用较小(但不能太小)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并选用性能高的刀具材料和合理的几何参数,以尽可能提高切削速度v。
四、数控车床每转进给应该怎么定?
每转进给就是主轴每转一圈Z轴或X轴进多少毫米每分进给就是每分钟Z轴或X轴进给多长距离 跟转速没有直接关系把每分进给换算成每转进给比方说一分进给300mm/min 转速是900s/min计算方法就是进给速度除以转速得到的就是每转进给了呵呵 不知道你能看明白不
五、数控车床的每转进给和每分钟进给如何转换?
每分钟进给量=每转进给量×主轴每分钟转数
楼上兄台,数控车床正常默认都用每转进给率这句话草率了吧,要看它机器里面参数是怎么设定的。为了安全,最好在程序开头用G98(每分)或G99(每转)明确声明。
六、数控车床每分进给与每转进给应该怎么计算呢?
以法兰克广数等相近系统的数控车床为例:
G98表示每分钟进给,意思是每一分钟进给多长的距离,如F100,表示一分钟加工的距离是100毫米。
G99表示每转进给,意思是主轴每旋转一圈进给多长距离,如F0.2,表示当主轴旋转一圈,加工的距离是0.2毫米。
最后,当你完全明白其中的意思之后,程序编制完成时,你完全可以在没有实际加工之前计算出此零件需要加工的时间成本。
七、数控车床每转进给有计算公式?
F=f*n*s
f是每个切削刃的进给量, 单位: 毫米
n是刀具的切削刃数
s主轴转速
进给速度是指工件在单位时间里相对于刀具切削刃的移动距离,相当于单位时间里刀具需要移动的距离,它们的关系是:进给速度Vf=机床转速n*刀具齿数Z*每齿切削深度fz,单位是 毫米/分钟。这两个参数的合理搭配对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切削效果至管重要。
八、数控车床没有编码器能用每转进给吗?
不可能没有安装主轴位置编码器,没有编码器,肯定不能车螺纹。但车螺纹是车床的基本功能
九、广州数控车床上的每转进给和每分钟进给怎么换算的?
G98模式下每分钟的进给量除以转速等于G99的每转进给
十、数控车床本身上就有进给倍率,进给倍率多少就指定了进给速度,在编程中还需要进给速度?
操作面板上的进给倍率是作用在程序里面设定的进给速度上的,假如程序用G99每转进给,进给速度是F0.1,面板上面用百分之一百二,那么实际进给速度就是F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