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刷机墨控放墨技巧?
印刷中最基本的印刷原理是利用油水不相溶、印版具有选择性吸附的两大规律使油墨和水在印版上保持相互平衡来实现网点转移,并以此达到印刷品图像清晰、色彩饱满的效果。
印刷版面上油墨和水必须同时存在、保持平衡,其目的是既要保持图文印刷区最大的载墨量,使墨色鲜艳、饱和、网点清晰光洁,又要保持非印刷区高度干净整洁,这种供水量和供墨量的平衡关系称为水墨平衡。
水墨平衡是构成平版印刷的基础。在胶印过程中,水墨平衡是否恰到好处,与印迹的正常转移、墨色深浅、套印的准确性以及印刷品的干燥状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能否正确掌握和控制水墨平衡,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稳定的关键。油墨和水并不是绝对不相融的。
在实际印刷过程中,油墨和水经过滚筒、墨辊之间的挤压,就会融合在一起,使油墨乳化。
油墨的乳化状态有两种:当水大墨小时,形成“水包油”;当水小墨大时,形成“油包水”
二、印刷机墨辊电机多少瓦?
一般在30瓦到50瓦左右,但是也有大型的,可能是得200瓦到300瓦左右,根据不同机型,不同需要瓦数是不同的
三、三菱印刷机输墨装置的组成及特点?
输墨装置组成,三菱机不是很熟,说一下印刷机输墨组成吧,通用的。墨斗,墨斗辊,传墨辊,串墨辊,靠版棍,一般就是这些组成。特点:说一个最通用,最有用的,当油墨从墨斗里被传出来,遵循的是墨辊和墨辊见面分一半原则,也就是说墨斗辊传出来的油墨是一毫米厚度,那么它和下一根辊子接触转动后下一根辊子上会有0.5毫米厚的油墨,以此类推从墨斗出来的油墨到达靠版辊后会变量很薄!还有很多,但是这些是最有用的,很多人干了机长却不知道,因为这些东西只有学习理论才能学到!
四、三菱印刷机水辊粘墨怎么办?
1.水辊粘墨因素:金属的亲油性
原因:现在生产的胶印机串水辊一般都是镀铬辊,铬的亲油性小于亲水性。如果串水辊和水斗辊都是镀铬辊,基本上不会产生粘墨现象,但并不意味着一点也不粘墨。走牙控制着水斗辊的转动量,如果转得慢,加上表面的水膜薄,这样就容易导致失水现象。当传水辊上粘墨较多明,水斗辊上也容易粘墨,这样就会造成输水不均。
解决:经常擦洗水斗辊和清理串水辊表面的粘墨,这样就可以防止油墨堆积,保持串水辊和水斗辊良好的亲水性。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印品质量。
2.水辊粘墨因素:印版衬垫不良
原因:有些胶印机水辊两头的粘墨现象十分严重,有人认为是墨辊上两头油墨乳化造成的,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印版衬垫不良也会造成水辊粘墨严重的现象。
解决:①印版下的印版大小和衬垫纸一样时。进行洗版、擦胶等操作过程中会使衬垫纸浸水受湿。纸张浸水后会发生变形膨胀,这样就增加了印版与着水辊之间的压力,严重时水辊绒布被压瘪,该处同串水辊之间就失去了压力,不但不能正常传水,反而会出现粘墨现象。
②印版下的印版比衬垫纸长很多的情况下,当印版两端同水辊之间失去压力,接触不到水辊,两端就要粘墨。而且油墨会越粘越厚,堆积的油墨又会同水辊接触,造成水辊两端严重粘墨,并向中间逐步扩大,直接影响输水。随之印版两端粘墨也扩大,产生恶性循环,致使压印滚筒和橡皮布的两端也堆满了油墨。多色印刷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混色,影响印品质量。
3.水辊粘墨因素:润版液的性质
原因:水斗中的润版液是由一定比例的水与铬酸盐、磷酸盐,再加上一定量的亲水胶体配制而成。这个配方对水辊绒布的粘墨问题仍未解决,主要是棉花纤维经过这类酸性物质的腐蚀后.变得毛糙而粘墨。
解决:润版液被印刷企业所青睐,主要在于其原液配方对印版的无机盐层非常有利。近年来.为印刷专门生产的润湿粉剂,其润湿性能和清洗作用特别好,而且有效的去除了对人体有害的铬酸。新的润版液表面张力比过去使用的铬酸红药水减少了50%,做其能达到最好的润湿和渗透效果。而且表面活性剂有很强的去污力,在清洗版面的同时又能清洗水辊绒布,水辊绒布粘墨现象大大减少。
因此,在印刷过程中印版内衬垫纸的长度对粘墨现象的影响也是不容忽略的。
4.水辊粘墨因素:上水操作不规范
原因:水辊绒布粘墨的多少跟上水操作的方法对有很大
五、丝网印刷机刮墨回墨过程?
1、刮墨是实现丝印的主要动作。要求刮墨板的高低及刮墨压力可作调整。此外,要求刮墨板的刮印角度也可作调节以保证其与网版呈最佳角度。回墨是在一次刮印之后把油墨送回起始端并均匀地在丝网印版上敷上一层油墨,以便再次进行印刷的过程。回墨板一般为底面子滑的金属刮板,其宽度应稍大于刮墨板。 2、墨板应与网版平行,其水平高度应可调节,回墨板底面与网版面的间隙即为印刷墨层的厚度。 回墨板在运动过程中应可作上下自由浮动,如果由于墨层过调、过厚、干涸等原因造成阻力超过其自身重量时应能自动抬起让过墨层,保护网版不受损坏。 3、刮墨系统和回墨系统,通常安装在刮板滑架上,在往复运动中令刮墨板和回墨板作交替起落,分别实现刮墨和回墨动作。刮板的起落,在一般平面半自动机上采用机械式换向,在精密半自动平面机上则多采用气动控制。 刮墨和回墨动作有时也可采用一把刮板实现。如手动曲面机在刮印完成时依靠一种独特的跳墨机构即可在返程时把油墨均匀地敷在丝网印版上,以便下次印刷时使用。 刮板滑架的移动是实现刮板印刷或回墨的主运动。其往复行程即为印件所需要的印刷长度。要求刮板印刷时运动轨迹与承印平台保证平行,并尽可能实现匀速运动。
六、印刷机墨棍有的地方不粘墨?
1、金属的亲油性
目前,胶印机的串水辊一般都是镀铬辊,铬的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水斗辊与串水辊都是镀铬辊,基本上不粘墨,但是并不是一点都不粘。水斗辊的转动量是由走牙来控制,转得慢,表面的水膜薄,就比较容易失水。若传水辊上粘墨比较多,水斗辊上也比较容易粘墨,造成输水不均,影响产品质量。
解决办法:要经常擦洗水斗辊与串水辊表面的粘墨,防止油墨堆积,保持水斗辊和串水辊良好的亲水性。
2、上水操作不规范
上水操作的方法对水辊绒布粘墨的多少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绒布是由纤维制成,虽然经脱脂处理,但是仍然有亲油与亲水两重特性。若先粘墨,就不容易粘水,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极力避免水辊先粘墨后粘水。
解决办法:新水辊上机前,许多有经验的操作人员会用一块湿布反复擦拭。一方面使其上足水,另一方面擦去其表面脱落的纤维绒毛,这样对防止粘墨和掉毛都有益处。
3、印版衬垫不良
有的胶印机水辊两头的粘墨现象个分严重,有人认为是墨辊上两头油墨乳化造成的,但是仔细的观察发现,实际上是印版衬垫不良造成的。若印版下的衬垫纸与印版大小一样。在进行洗版、擦胶等操作的时候,会使衬垫纸浸水受湿。浸水之后的纸张会变形膨胀,无形中增加了印版和着水辊之间的压力,严重的时候水辊绒布被压瘪,该处同串水辊之间就失去了压力,不能正常传水,反而会粘墨。
解决办法:应重视印版内衬垫纸的长度。两端破损或者浸水积满污物的衬垫纸应该及时的换新。
七、印刷机墨辊为什么不粘墨?
那是因为墨辊没有洗干净,里面还有之前的墨干在里面,所以沾不上墨,会出现脱墨现象,把机器开慢一点,让它转一会儿,慢慢的就会上墨了!
水斗辊和串水辊都是镀铬辊,基本上不粘墨,但并不是一点都不粘。水斗辊的转动量是由走牙来控制,转得慢,表面的水膜薄,就容易失水。如果传水辊上粘墨较多,水斗辊上也容易粘墨,造成输水不均,影响产品质量。因此,要经常擦洗水斗辊和串水辊表面的粘墨,防止油墨堆积,保持水斗辊和串水辊良好的亲水性。
八、印刷机墨棍怎么调?
在墨滚架子上有专门调试的螺丝墨线打三毫米
九、印刷机墨斗放墨标准?
1.考虑到因印刷机印刷过程中印刷机本身升温造成墨斗内油墨的温度与工房温度无法一致,墨斗内油墨温度较高,冬季可将桶装油墨或袋装油墨放置于暖气片上或者空调底下提前升温,或者放置于气泵旁边进行升温,等油墨的温度和墨斗内的油墨温度差不多时再上墨。
2.升温之后的油墨在加入墨斗时,要用墨铲搅动油墨,保证新墨与墨斗内油墨全部混合均匀,流动性一致。
3.尽量选择在印刷机低速运转或者离压状态下快速给墨斗内上墨,这是最科学化的。因为在印刷机空转过程中上墨,当印刷机正常印刷后,如果墨斗内的油墨流动性有变化,机长可随时调节墨量大小,同时目前先进的印刷机都自带印品墨色检测功能,印刷机会根据印品墨色变化自动调整墨量大小,使印品墨色保持一致。
4.助手在上墨前要给机长打个招呼,这样有经验的机长会在气温相差大或者油墨流动性差的时候(尤其是秋冬季节),提前降低印刷机速度,采取响应措施,比如给油墨里加入添加剂和调墨油并搅拌均匀,从而提高油墨的流动性。
5.助手上墨时要观察细节,比如遇到因长时间没有搅动油墨而造成墨斗内油墨表面结皮时,要将一层墨皮铲出,以保证墨斗内没有墨皮。
6.遇到重复利用旧油墨时,要在上墨时留意旧墨是否有墨皮,不可盲目地将旧墨上到墨斗中,如果墨皮较多,则必须更换新墨,停止使用旧墨。
7.机台要想保证一年四季剩余的油墨都能重复利用,就必须要求机台人员做到以下几点:
①上墨后,每30~60min搅动一次油墨,防止油墨表面结皮,做到“勤搅墨”;
②上新墨后,每次搅拌均匀;
③每次夜班下班刮胶时,将墨斗内剩余的油墨铲出后,给其表面喷一种“防止油墨干燥剂”,这种试剂可将油墨与空气隔离,减少油墨氧化结皮现象,这样即使旧墨放置3天以上,也不会结皮,可以重复利用,节约油墨。
8.上袋装油墨时,要根据活件墨量大小上墨。如果遇到墨量非常小的活件,并且预计用不完时,切不可一次上太多油墨,可以根据用墨量大小上半袋袋装油墨,以减少废旧油墨的产生。
十、纸箱印刷机匀墨原理?
纸箱印刷机的匀墨原理是通过印刷机上的墨辊将墨水均匀地涂布在墨辊上,然后通过与墨辊接触的印版上的图案,将墨水传输到纸箱表面。
匀墨原理主要包括凹版墨水供给、墨辊及橡皮辊等部件的合理配置和设计,使墨水在墨辊上形成一定厚度的膜层。
在墨辊与印版之间,通过墨层的附着和滚动传输,实现墨色的均匀和稳定传递。
整个过程需要确保墨水的粘度和流动性,以及墨辊与橡皮辊的适度压力,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墨色印刷效果。